冬季,當樹葉轉黃,落雪覆蓋了大地,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求溫暖的庇護。在這季節,霜花點綴窗戶,呼出的氣都成為白霧,只想找個地方窩著,感受熱度。此時,什麼能比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更能打破這寒冷的束縛呢?每一口滋潤的湯液、每一片軟嫩的肉都是對這寒冷的最佳回擊。而談到冬日的熱湯,怎能不提及歷史悠久的胡椒鴨和羊肉爐?

胡椒鴨,這道菜源自於中國的傳統料理,主打的就是那強烈的胡椒香氣,給人一種深入骨髓的暖。而羊肉爐則是源於北方的草原文化,那獨特的羊肉香與各種藥材煮熬的湯底,早已是冬季的經典選擇。這兩道菜各有千秋,但都是冬日暖胃的絕佳之選。今天,讓我們透過小玉的味蕾,來細細品味這兩道冬季美食的魅力。

踏輕胡椒鴨的魅力

踏輕胡椒鴨的製作方式

胡椒鴨,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料理。它的烹飪過程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表演。首先,選擇的鴨肉必須是肉質鮮嫩,肥瘦適中的,因此特別選擇特選1.6-1.8KG的土番鴨,保留飽滿鴨身,整隻不剁保留鴨肉的鴨油的原汁精華。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在清洗乾淨後,加入大量的沙勞越白胡椒粒進行醃製,去腥提味,讓鴨肉充分吸收胡椒的香氣,並且在用臺灣的溫體豬肚。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鴨肉更顯嫩滑,胡椒的香氣也更加濃郁。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鮮明的胡椒味,給人一種從嘴巴到胃,再到整個身體的暖意。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小玉吃踏輕胡椒鴨的心得分享

小玉我非常愛吃鍋物,最喜歡加入許多配料,用看的就暖入心扉啊!!!!!
跟大家說實話,第一次品嚐踏輕胡椒鴨時,當我筷子輕輕夾起一片鴨肉放入口中,眼睛瞬間為之一亮,這胡椒的香氣真的很突出,重點是不辣,所以不敢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嘗試。

鴨肉也煮得恰到好處,整體味道相得益彰,肉質的嫩滑和胡椒的暖胃效果,當下吃當下有感覺,尤其臺灣秋冬兩個分明的季節,暖暖胃真是下班一大享受啊,能夠品嚐到如此美味又有暖胃效果的料理,真的是一種幸福。

而且踏輕除了胡椒鴨這個口味,也有蝦黃厚薑母鴨,黑胡椒洋蔥鴨,麻辣開胃鴨等不同口味的產品,讓冬天食補多了許多選擇。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知名網紅也是超推薦踏輕胡椒鴨


踏輕胡椒鴨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羊肉爐的古早味

羊肉爐,是許多人在寒冷冬日首選的暖身美食。它的烹飪方式講究簡單而精緻,首先是選用新鮮的羊肉,經過細心的剁切與洗淨後,放入一鍋滾燙的湯底中。特色在於這湯底,除了羊骨熬煮多時而成,還加入了多種香草和藥材,形成了一個既香濃又健康的湯底。羊肉在這湯底中煮熟後,肉質變得特別鮮嫩,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小玉對羊肉爐的深度評鑑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小玉品嚐羊肉爐時,會特別留意了羊肉的質地和其獨有的香草、藥材味。
好的羊肉的口感非常好,鮮嫩不柴,而且在這濃郁的湯底中,那些香草和藥材的味道真的為羊肉增色不少,儘管羊肉本身帶有一點羊膻味,但這些香草和藥材完美中和了那種味道,使整體味道更加和諧。

而且羊肉爐一定要搭配麵線,我自己還會在淋上豆腐乳醬,才是絕配啊!!!!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一般來說,我都到一些比較知名的羊肉爐店現場吃,像是我覺得湯頭最優的長疆羊肉爐,或是經過溪湖都會去的阿枝羊肉爐,羊肉爐的店家選擇真的比較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羊肉爐的湯頭無與倫比之處

踏青胡椒鴨VS岡山大新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羊肉爐的湯底了。湯底濃郁,每一口都如同沐浴在一場味覺的盛宴中。而羊肉則是鮮嫩滑順,吃上一口,仿佛整個冬天的寒冷都被驅散了。這樣的組合,不僅能夠滿足味蕾,更是對身體的一場滋養。在冷冷的冬日裡,有這麼一鍋熱騰騰的羊肉爐在旁,真的是一大幸福。尤其加入茼蒿後,我的天啊!!!!!!!!冬天喝上3碗以上都不是問題

冬日暖身選擇,誰勝誰負?

當冬日的寒風嘯嘯而過,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方式讓自己暖和起來。胡椒鴨和羊肉爐,這兩大美食,都是許多人的首選。但到底哪一個更有助於驅寒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營養價值和暖身效果。胡椒鴨的胡椒和鴨肉都被認為具有極好的溫熱效果,而羊肉爐中的羊肉和藥材也被認為能夠助於增加體溫。

營養價值,更勝一籌的是?

除了驅寒,營養價值也是我們選擇食材的重要考慮因素。胡椒鴨中的鴨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而羊肉則富含蛋白質、維他命B和鐵質,對於身體的修復和增強免疫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哪一個更有營養價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無論選擇哪一個,都能確保冬天裡身體獲得充分的滋養。

小玉的冬季美食推薦

面對胡椒鴨和羊肉爐,小玉也進行了自己的選擇和建議。她說:“每當冬天來臨,我都會選擇羊肉爐,因為它那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真的非常適合這個季節。但胡椒鴨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尤其是當你想要吃一些不同的時候。”不管是羊肉還是鴨肉,小玉都認為,在冬天裡,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的冬季美食終極結論

在這場美食大戰中,胡椒鴨與羊肉爐都展現了自己獨特的魅力。胡椒鴨以其嫩滑的鴨肉和暖胃的胡椒取勝,而羊肉爐則是以濃郁的湯底和鮮嫩的羊肉吸引人。面對這兩種美食,小玉也進行了她的評比。她認為,雖然每一種都有其優點,但對她而言,羊肉爐在冬天時更能給予她那種家的感覺和溫暖。

每一種食物都有其故事和獨特之處,值得我們細細品嚐。無論是胡椒鴨還是羊肉爐,它們都代表了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鼓勵讀者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嘗試這兩種美食,找出自己真正的喜好。記住,美食的世界是多元和寬廣的,每一次的品嚐都是一次新的探險。不要害怕嘗試,讓自己的味蕾享受這場美食之旅!

 

踏輕胡椒鴨VS阿火師家傳藥膳羊肉爐推薦評比當我們談到傳統美食,很多人會想起耗時且複雜的製作過程,而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這樣的烹飪方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踏輕胡椒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飲食體驗。

踏輕胡椒鴨不只是一道料理,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每一口都帶有深厚的胡椒香氣,與鴨肉的鮮嫩完美結合,呈現出一種獨特而濃烈的風味。而這,正是踏輕對品質和傳統的堅持。踏輕胡椒鴨VS莫仔羊肉爐推薦評價

更令人讚賞的是,踏輕胡椒鴨結合了現代的技術和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不只是一種便利,更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尊重和理解。踏輕胡椒鴨VS便宜羊肉爐推薦評比

結論上,踏輕胡椒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選擇,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依然能夠品嚐到古早味的魅力。不論是為了解饞,還是為了追尋回憶,踏輕胡椒鴨都將是你的最佳伴侶。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與踏輕共度每一個珍貴的飲食時光。踏輕胡椒鴨VS老東山岡山羊肉爐推薦評比

爸媽難分誰是誰,準時準點嘈就餐。 爭著就座相戲鬧,哥倆面對面吃面。 吃著吃著分仲伯,這邊看到那邊多。 掄他兩勺直跺腳,跺起腳來反掄著。 互相跺腳相互掄,一吋早餐吃光光。 媽媽前來明是聽,雙胞人和人說人。 解:胞娃爆料笑翻旁人,古對突顯主題。 作于2020年6月8日。 >>>更多美文:自創詩

“偶然節日朋親至,襟下藏瓢出側門。” 2001年母親去世,一個感傷的日子,情不能已,寫下了一首題為《憶母》的七律。寫完這句尾聯,擱下筆,已是淚流滿面。 在八公分村,瓢的通俗叫法是瓜勺。是用自家種的老水瓜(學名匏瓜)風干后,鋸成兩半,去掉中空的瓜瓤即成。新做的瓜勺,表皮還有著淡淡的果綠色,年歲用久了,成了油光的橘紅。童年里,我們常把瓜勺戴在頭上,扮和尚,扮老壽星。笑鬧追逐中,被玩伴按著敲:“咄咄咄,咄咄咄,敲你媽媽的老瓜勺。” 一個家庭,大多有好幾只瓜勺,往往各司其職。 我家裝米糠的那個寬口巨腹的大瓦缸里,長年躺著一只老舊發紅的大瓜勺,并且還缺了個小口。每天煮好了豬潲,父親或母親就會舀一兩瓜勺米糠,倒進大鍋子里,用竹潲勺子攪拌均勻,給豬增添美味和營養。 夏秋季節,烈日炎炎,烤得菜園的泥土裂開一條條大縫隙,能側著手掌往里伸。辣椒樹,茄子樹,豆角,絲瓜,葉子耷拉,奄奄一息。那段日子,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能看到挑水灌菜園的婦孺。多數人是拿一只瓜勺,這樣,蹲在水圳邊往木桶里舀水,提著木桶在菜園里邊走邊灌菜,都比拿一只長柄竹淤勺輕巧方便。 相比而言,我們村莊水資源算是豐沛的,灌溉有小河與水圳,飲用有好幾口長年不息的水井。或許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我們這座近千人口的大村。而在一嶺之隔的小村長洲頭,既無江湖,也無水洲,甚至連長年不斷流的小溪小圳也沒有,夏秋季節飲水都極其困難。他們村前的大路邊,有一口大大的水井,名字就叫瓜勺井,像一只直徑五六米的巨大瓜勺,深深嵌入大地,由青石砌筑而成,勺柄是拾級而上的臺階。春日里雨水足,瓜勺井汪著滿滿的積水,像淼淼的深潭。長久天旱,井可見底。我偶爾路過的時候,看見有人蹲在井底,拿一只小瓜勺,把黃泥漿般的濁水舀入木桶。每當此時,我暗自慶幸自己的出生地。 我的母親是一個好客的人,即便家貧,待客之道不薄。童年的時候,我曾數次看到,來了遠客,母親笑臉相迎,燒水泡茶,端上紅薯片,炒一點豆子花生。由我的父親陪著說話,她則悄悄地拿了一只瓜勺,藏在舊藍布衣襟里,放開側門,去找村鄰借米借雞蛋鴨蛋或別的干菜。然后悄無聲息回家,滿面含笑,一邊與客人說話,一邊煮飯做菜,滿懷敬意和盛情。成年后,我每次念及,都眼泛淚光。 我上初中那年,家里新建了紅磚瓦房,在村莊的南面,緊靠水圳邊。而且水圳下的一塊秧田剛好是我家的,打土磚的時候,挖成了一個長方形深坑,便放滿水,做了一口小魚塘。那些年,我家每年都在池塘岸邊栽幾株水瓜,葉蔓爬滿池上的瓜架,開滿了一枝枝白色的小花,日漸長大的一只只水瓜,吊在瓜架下,倒映在池水中,煞是可愛。我們每年都要留幾只水瓜,任其長老,用來做瓜勺。 父母去世后,武廣高鐵修建,偌大村莊拆遷,只剩下古老的宗祠和幾棟青磚黑瓦的老屋。我家的這棟紅磚瓦房和池塘,也夷為平地。 這個月初回了一趟老家,在廢墟一般的村莊遺址上走了一圈,斷壁殘垣,淹沒在茂盛的草木之中。在一處殘墻邊,一株水瓜的藤蔓匍匐在地上肆意生長,頓生黍離之悲。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景山的牡丹 文/竭寶崧 春天的腳步,邁進了景山公園,各種花卉爭相開放。有人喜歡金黃的迎春花,它枝條柔軟,隨風搖擺;有人喜歡粉紅的碧桃花,那花擠滿枝杈,向游人獻媚;有人喜歡潔白的海棠花,坐滿枝頭的白花,似瑞雪飄落;有人喜歡玉蘭花,那大朵的白花,想坐滿枝頭的鴿子引人入勝。 當我徜徉這如詩如畫的公園,最吸引我的卻是那爭寵景山的牡丹園,四月中旬以后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放眼望去姹紫嫣紅的花朵,在晴天艷陽下,爭先恐后怒放姿容;各種顏色無論是姿色,花形,品種,都是無與倫比的花中驕子。信步眼前一株鮮紅如霞的花朵,引我駐足觀賞,那鮮紅的花瓣層層包裹,碩大如碗,金黃色的花蕊,含羞般鉆出花瓣,點綴在花朵上,那花的美無可言喻;飛霞迎翠是這個品種的名稱,恰如其份。這幾株牡丹留住了我的腳步,名為姚黃,那花朵是黃色的,艷艷的黃色中透著淺淺的白色,黃白相浸的色調,與周圍的紅花綠葉對比,又是另有韻味,由于和皇帝的龍袍顏色相近故得歷代帝王的賞識。朋友您見過黑色的牡丹嗎?不是生活中的黑,它是極深的紫色,那紫色深的像是兌進了黑顏色,紫中透黑更為貼切,烏龍臥墨池指的就是黑牡丹;這種牡丹有兩種花型,一種是花瓣層層開放,一種是繡球形,像小燈籠,別有情趣。 園內游人如織,人們用相機,手機留下了牡丹的芳容,更有無數游人與花合影;這里是牡丹的大觀園。追溯景山牡丹的種植歷史,無論是年代,規模,品種,在京城都是手屈一指,其中的胡紅、烏金捧盛、迎日紅、趙粉、白雪塔、二喬、豆綠,都是花中上品。 景山的牡丹享譽華夏,每年花開季節,園內賞花的游人,摩肩接踵,花海中穿梭著人流,有拍照的,有寫生的,更多的人是品味,觀賞流連忘返。 牡丹是國花,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盛名無愧。牡丹是嬌貴的,它的施肥澆水是很講究的,它的松土除蟲也是很有規律的,景山的牡丹是景山人智慧和辛勞的結晶,當我們懷著愜意的心情返回時,帶著牡丹的美好和對種花人的敬意,用景山人陪育牡丹的精神耕耘華夏的大地,那是一個多大的牡丹園呀! 可愛的牡丹鸚鵡 文/李恒宇 姑婆家有只可愛的牡丹鸚鵡。這是鸚鵡種群中最美麗的一種。 它長著尖尖的深紅色嘴巴,周圍被一圈白色的喙包圍著。頭部有濃密的深灰色絨毛,脖子上的羽毛由紅色逐漸變成靚麗的綠色。翅膀和胸脯覆蓋著淺綠色的羽毛,閃閃發亮,尾巴上有幾根長長的烏黑色羽毛,美麗極了。 它很講衛生,每天至少得洗一次澡。它洗澡的時候,先把每根羽毛都浸濕,再每根每根地洗,你說它是不是很講衛生呢?它還會吃蘋果,只見它把整個蘋果都叼了起來,用嘴咬一塊下來,然后一口吞進肚子里,不用嚼。 有人逗它的時候,它很高興,一會兒點點頭,一會兒跳跳舞,有時還會用嘴巴咬咬鳥籠,仿佛想再次回到大自然中,享受藍天和白云。特別高興的時候,它還會叫:“你好!你好!”更神奇的是,它還會像雄鷹一樣展開翅膀,露出翅膀下烏黑的羽毛。 牡丹鸚鵡真有意思! 把牡丹請回家 文/劉瑞娟 我一直有個想法:在家里種幾株牡丹。搞園林研究的專家同學聽了我的話笑著搖頭說:“你閑害性命呢,養不活。” 路遇賣牡丹的老鄉,那些牡丹種植在田地里,挖牡丹的老鄉先用鐵锨在牡丹根部的周圍鏟出一個“圈”,然后再一挖,牡丹就連根兒帶著一個大土球從田地中分離開來。他們介紹:回到家把這牡丹帶土放到花盆里,澆足水,不需要緩苗,過幾天就開花了。我心動了,一下子買了五株。 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抱回家后,我急忙開車去花卉市場買花盆。花盆買到,我更犯愁了,土到哪里弄呢?要把這五個直徑六十厘米的花盆裝滿,需要不少土。我們這些住商品房小區的年輕人家里都沒有鐵锨,無奈之下我只好給住在附近村子里的朋友打電話求助。 恰巧這朋友家養了幾只大鵝,朋友的父親鏟來幾锨鵝糞,和著土攪拌了,這下連上好的花肥也有了! 我氣喘吁吁地把兩袋土搬到家,填土放花澆水,一切安排停當,才發覺自己腰腿酸軟,大汗淋漓,滿身鵝糞味兒。于是我洗了手,剝了兩個柚子,把柚子皮撕成小塊放到了花盆里,以便吸除花盆里的糞味兒,然后才安安心心給自己洗了個熱水澡。 今天清晨,我拉開窗簾,牡丹開花了!這朵白色的花是單瓣荷花形的,花兒不大,有一枚雞蛋大小,但打開窗戶,一縷清風吹拂進來,陽光、花香、清風,足夠讓人陶醉了。 我帶著驚喜在網上曬花,搞園藝研究的專家同學立刻發來了信息:你還真的在牡丹花開時節種牡丹呀?開完花以后,你得把它們齊根剪了,根部積蓄了力量,明年春天或許還能再發芽…… 看著陽光下的牡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貪婪地品味著這濃郁的花香,心中油然涌出幾句感慨:貪戀牡丹幾分色,暮春學做園藝人,換來花香一縷縷,贏得關愛一分分,期待明年花開時,把酒品茶話牡丹。 菏澤古郡賞牡丹 文/翟利軍 如果能把“富貴”和“平凡”這兩種極不對等的生活狀態和諧有致地交融,怕要數山東西南角的菏澤。這個三省交界的地域曾因所處運河兩岸而一度繁華,歷來民間廣種的牡丹就是個明證,都說:“曹州牡丹甲天下。”曹州,就是菏澤的古稱。 菏澤是曾經的江北水鄉,在古代,這里是濟水匯集而成的大湖澤。清朝雍正年間,曹州去州升府時,雍正皇帝因此賜名菏澤府。《水滸傳》里的梁山泊就在這里,至今仍有梁山縣,是對古代大水澤的一個有力佐證。還有鄆城縣,大家更是婦孺皆知,“及時雨”宋江就在那里名揚天下。 與魯菜大系有所不同,菏澤流傳下來的多是特色小吃,比如:曹州燒餅、菏澤水煎包、單縣羊肉湯等等無不浸透著濃郁的市井氣息。平凡的市井萬象、普通的蕓蕓眾生,與想像中菏澤的中華牡丹之鄉、雍容華貴之地有些落差。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著名的《賞牡丹》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首七絕就將牡丹的風華絕代通過芍藥、荷花反襯出來。詩人沒有用濃妝艷彩去描述牡丹,而是拿芍藥的嬌艷卻缺少格調、荷花的清凈卻缺少熱情,以及牡丹花開后讓整個京城的人們動容的特點來映襯牡丹的華美。 相傳武則天冬天酒醉令百花開放,唯有牡丹仙子沒有及時趕到而不曾開花,女皇一怒將牡丹盡數發配洛陽。本人覺得,這個傳說是中國經濟文化中心漸漸東移,導致牡丹花事跟著東進,洛陽在之后必然興盛的一個前兆。到了宋朝,洛陽的牡丹花事幾近鼎盛,那些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們更是不吝筆墨地將牡丹花刻畫得傳神動人,每年花期都是一次官民同樂的重大盛會。歐陽修說:“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他還寫過一首吟詠白牡丹的絕句:“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開。宿露枝頭藏玉塊,晴風庭面揭銀杯。”更是將白牡丹驚艷傳世的美麗刻畫入微。金兵攻入開封,北宋結束,洛陽牡丹跟著這個城池也就此漸漸淡去,散落民間。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萬態破朝霞。”中華牡丹生生不息,宋朝以后山東菏澤力擎國花大旗,不但將唐宋牡丹傳承,更在民間廣泛種植,在花株、花朵、品種上發揚光大。唐宋時以官方巨賈為主的牡丹花市在菏澤民間坊間疊放異彩,菏澤牡丹就此獨步華夏五百年。 如今菏澤牡丹栽種面積遙遙領先洛陽和亳州等牡丹觀賞勝地,也讓廣大花農發家致富。從觀賞景點來看,洛陽牡丹以數個大型官辦公園為載體,突出牡丹花株的數量和品種,間以殷實的歷史文化做底蘊鋪墊,盡顯牡丹國花的華美富貴。菏澤牡丹則以官民結合、以民間為主的花市特色占盡濃濃市井風。菏澤牡丹三園中以曹州牡丹園最大、花的品種最多,是菏澤觀賞牡丹的主要所在。其他兩園系民間管理,古今園突出明朝洪武年間王梨莊王氏先人王猛在其庭園廣種牡丹,引領民間牡丹栽培。百花園是在明朝萬歷年間工部尚書何應瑞個人花園基礎上修建,改革開放后百花園大量栽種名貴牡丹,塑造精品,花齡四百年的牡丹王是百花園的鎮園之寶。牡丹王“玉翠荷花”花朵粉白,花型宛若出水荷花,婷婷裊裊,清香四溢,讓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 與洛陽遙相賞花不同的是,菏澤幾個牡丹園內,或者是街邊、道旁不時有女性花農售賣從自家地里采摘的新鮮牡丹花朵,現場牽接在新綠的柳枝上,一副牡丹花冠即刻做成。花朵紅白紫黑搭配,戴在女士們的秀發上,雍容華美、芳香襲人,讓人恍然領略唐代簪花仕女的至美。 舊時王謝堂前蕾,落入百姓頭上花。 牡丹花的自述 文/彭程子夏 你知道“國色天香”指的是誰嗎?那你還知道“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主帶笑看”形容的又是誰嗎?沒錯,就是我——牡丹花。 小主人特別喜歡我,有時給我水喝,有時帶我到陽臺上享受陽光浴,還常常對著我發呆呢!我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閨秀,我是花中之王。瞧!我那紅艷艷的花朵足足有小碗那么大。層層疊疊的花瓣簇擁在一起,直叫人驚奇我怎么積蓄了那么多熱情。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我積蓄了一個秋天,一個冬天,還經歷了一個春天的努力,現在,我當然要轟轟烈烈的迸發出來,讓我的花朵縱情開放,宏偉而壯麗;讓我的花瓣吸足營養,肥碩而優雅。讓人們面對我時,除了贊嘆,膜拜,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每年4月,我們牡丹家族那豐富的花容,絢麗的色彩,在百花中爭艷斗麗。有水紅的,有粉紅的,嬌滴滴的,還有深紅的,紫紅的。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紫紅的“黑牡丹”了,因為它紅得太深了,就像紫黑色的了,所以叫黑牡丹。而我穿著紅艷艷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這就是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園 文/韓澤薇 西北師大與省委黨校比鄰,中間只隔著一條馬路,那里的風景極好,附近的人們經常到那里散步。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牡丹園,那里開著許多美麗的牡丹。 五一前后,是賞牡丹的最佳時期。牡丹園中有許多條供人們欣賞牡丹的彎彎曲曲的小道。我走上小道,觀賞著那美麗的牡丹。黨校的牡丹又多又美,且開得正旺,與周圍的景色相襯,是一種安詳和美卻又充滿激情和力量的景色,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美。我想,那應該就是春天獨有的一份美,美得讓人驚心動魄,神魂顛倒,卻又是那么的祥和、甜美。我又想,這樣的景色在夕陽下,一定更美。 許多游客在那里觀賞牡丹,有的靜靜看著,一言不發,仿佛與牡丹融為一體;有的與牡丹來幾張合影,打算發到朋友圈;還有些是專業的攝影師,拿著單反相機正給牡丹來個特寫。 有些牡丹正含苞待放,有些則開得正旺,嬌艷欲滴,還有些則即將衰敗,月缺花殘。有些牡丹像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笑臉,有些則像人們害羞時那通紅的面孔,有些則像濃妝艷抹的女人。 那里還有一棵參天大樹。正值枝繁葉茂時,濃綠的樹蔭下坐著許多乘涼的人,這不正應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那句話嗎? 在那里,還有一小片供孩子玩耍的場地,一些孩子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屬于春天的生氣勃勃與孩子的天真可愛。 在黨校的牡丹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滿園春色的魅力。用一句詩來形容就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這美麗的景色已經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 牡丹園,明年春日再見! 咖啡豆與牡丹花 文/李佳鈺 那年四月,我家隔壁新搬來一個姐姐。她戴著白色的耳機,哼著歌,腳步匆匆,留給我一個歡快的身影。她來時,拖著一個黃色的箱子,后來我知道,那里是她的書和作品;她還帶著那一盆盆的牡丹花,走進了我家隔壁那扇許久未打開的門。 她是走讀的大學生,平日里還寫作投稿,賺些稿費。她總是告訴我:“樂樂,這不是賺錢,別太膚淺。”那時的我離中考不遠,心里壓力大,每天又學到很晚,為了放松,我總是去找她聊天。那天,我偶然看見她在磨咖啡豆,就說:“大姐,你磨這東西干什么,我有幾袋雀巢,給你拿來。”她抬頭白了我一眼:“去去,快寫作業去,姐姐我在養生。”“養生?”我不解。“嗯,養生。”她繼續磨著:“會養生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那天,我想了很久。也許,我從未認真體會過,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第二天再去時,她已把煮好的咖啡喝完了,杯子壓著幾本書,在燈下映出奇妙的光影。她正靜靜地坐在桌前,手握著筆,一定是在構思她書中神奇的世界了。她在家時不喜歡關門,于是整屋咖啡的醇香,從門里竄出來,直飄到我家門口。“大姐!”我叫她。“兔崽子,脫了鞋再進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已是很好的朋友了。“要死了,今天好累!”我發牢騷道。“哎喲,你看你就不會學習,放松放松,中考這東西你怕什么。”她扭過頭來看著我,她知道我累的原因。“我怎么能放松,馬上就要考了……”我還是不能像她一樣,能真正平靜下來,心如止水地去做每件事。“這樣,你幫我澆花,快去。”她這樣回答我。就這樣,在大姐的催促中,我竟暫時擱下手中的書本,提著水,走進陽臺那升騰清香的花海里。“花又多了,大姐照顧得真好。”我在心中感嘆。那是片粉色的牡丹,粉色明明那么招搖,卻在這里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不知不覺,我開始享受著這份美好,享受看那水珠滾過花瓣的樣子,享受水滲入泥土時,那細微而美妙的絮語…… 自從那時起,我每天都會去磨咖啡豆,去幫大姐料理那些花朵,我似乎體會到了她所說的那種不驕不躁,放松而平靜的心境。帶著這種平靜,伴著時間匆匆的腳步,我結束了中考。考后的一天,大姐說她要回家過暑假了。于是她又和來時一樣,拉著她那黃色的箱子,帶著那白色的耳機,走了。只是她把咖啡豆和花托給了我:“假收了我就回來,別把花整死了。”她笑著說。“沒問題,收了假帶姐夫來見我,哈哈。”我調侃她。她笑得更開心了:“小丫頭片子。你看,現在的狀態才算好,來,笑一個!”她過來捏我的臉。就在那個天邊嵌滿火燒云的下午,我們笑了很久。 那天的歡笑,早已過去很久,大姐卻再沒有回來。我家的隔壁又成了一間空房。我常常站在陽臺上,注視那已凋謝的花朵:“季節過了它才掉的,不關我的事啊,大姐。”我自言自語著。 姐姐,真的謝謝你,謝謝你在我最煩悶的時候帶給我一個嶄新的心境,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生活。就算站在那已睡去的牡丹中,依然能感到那種平和寧靜的感覺。“寧靜方能致遠”,這就是你要告訴我的吧。 我懷念那粉色,懷念那咖啡豆,懷念你,心靜如水的大姐姐。 墊江三月牡丹開 文/黎美劍 三月,是花開的季節。 墊江的三月,是牡丹盛開的時節。每到這個時候,明月山麓綿延三十多公里的丘陵地帶,或一片一片,或一塊一塊,或一丘一壑,或一山一嶺,到處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牡丹花。 墊江的牡丹品種很多,有以太平紅為主的本地品種三十多個,加上從洛陽、菏澤、亳州以及全國各地引進的品種共有六十多個。繁多的品種開出的花也色彩各異,紅、白、黃、粉、紫,五彩斑斕,紅的像火,白的似玉,綠的如珠,粉的像霞。尤其是那傳說中的黑牡丹,其實就是紫色的墨玉,紫得黑里透紅,紫得高雅富貴。走進牡丹園,無論你在山下仰觀,還是在山上俯視,那壯觀,那色彩,都會讓你和這個春天一起陶醉! 據我所知,墊江牡丹本不是用來觀賞的,它是山民們用來制藥養家的經濟作物。牡丹的根叫丹皮,是一種藥用價值十分廣泛的中藥材,藥農只取根不要花,所以,墊江的牡丹花在明月山中沉寂了上千年。十幾年前,隨著鄉村旅游業的興起,牡丹花才具有了觀賞價值。 而墊江牡丹與我們熟知的洛陽、菏澤牡丹有很大的不同。洛陽、菏澤的牡丹生長于肥田沃土的大平原上,枝高花大,富貴艷麗。墊江牡丹卻是生長于山野之中,竹石之間,與山相伴,與水相依,與竹同生,與樹為友,與石相親,嬌小玲瓏,自然質樸,生命力強。我突然想到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洛陽牡丹比喻為高貴大氣的貴妃,那么,墊江牡丹就像林中采蘑菇的小姑娘,溪邊浣紗的小媳婦,含羞默默,清純淡雅,端莊靈秀,讓人心生愛意,流連忘返。我知道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卻能較貼切地反映兩種牡丹的內涵和氣質。 三月去墊江看牡丹,是踏春郊游的絕好選擇,除了觀花賞景,還能深入了解牡丹文化。尤其是新民鎮把牡丹和櫻花組合打造了西南地區最大的牡丹櫻花園區,開發了以牡丹為原料的食用牡丹油、牡丹香皂、牡丹護膚品系列,在幾千平方米的透明生態餐廳,還能享受到坐在牡丹花叢中品嘗丹皮燉雞等系列牡丹宴,眼福口福同飽,愜意享受春光。 三月的牡丹很美,有牡丹的墊江很美。 >>>更多美文:好文章

RR111DVOM254WD5


踏輕胡椒鴨VS咖哩羊肉爐推薦評比
踏青胡椒鴨VS內壢羊肉爐推薦評價 》冬季食譜大對決:胡椒鴨VS羊肉爐,哪個更勝一籌?

arrow
arrow

    g68t7y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